2021年第1期
刊首語-進化
說起人類起源,達爾文的進化論肯定是當代生物學的主流思想,其“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”的核心思維已被普遍認可。從進化論縱觀人類的進化歷程,許多生物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被淘汰,而古猿為求生存被迫從樹上下來,走向平地學會直立行走,這也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“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”。古猿的直立行走造就了前后肢的分工,前肢長期的磨練、進化,學會了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。直立行走也使古猿的視野逐漸開闊,可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,促使大腦漸漸發育,最終完成由猿到人的進化。
零售行業的變化革新,從誕生開始就從未停止過。從最古老的走商小販,到規模化的百貨商場、連鎖超市、購物中心,又或者新興的社區生鮮店。售賣模式,從線下實體門店發展到平臺電商、社區拼團有情多種線上形式。 商業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變化,演進。
適者生存的思想,于企業亦然,商業環境的變化如滾滾洪流,零售企業不進則退。當行業的變化更迭不斷時,作為企業,最終是激流勇進還是淪為時代的背景板,這些都需要企業能洞察、預判時代特征,積極擁抱變化,快速完成變革、完成自身的進化,才能“直立”于行業,萬古長青。
放眼當下,快消日用等標準化商品,線上京東超市、天貓超市等已經完成物流布局,高效的體驗讓消費者對于實體零售的依賴明顯下降。又有拼多多之流環顧四周,瞄準下沉市場伺機而動。就連實體當下最為依賴的生鮮等優勢增長品類,也被社區生鮮、社區團購不斷在蠶食,傳統實體零售真到了“至暗時刻”嗎?
實則未必,我們能看到疫情之下,國家內需雙循環已經開始布局,消費必然是國家拉動GDP最有效的手段,所以市場的容量、機會依然還存在很大的空間。我們能看到互聯網巨頭、資本紛紛下場入局,雖然現在只重視流量、不強調利潤,似乎有些偏離傳統商業的本質,但是隨著國家處罰的落地,對于壟斷性競爭必定也有所規范。我們還能看到有些企業很早的就重視數字化轉型,重視精細化管理,布局上游供應鏈協同的變革、布局全渠道的建設,他們在日益激烈競爭環境下也能攻守兼備。
所以,零售行業已經隨著社會協作關系、消費能力、技術加持等多方面的作用力,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。而實體零售企業,只有在這條高速路上,不斷地加速奔跑才有生存的空間和價值,也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在這時代的變革中不斷磨練,不斷“進化”。
